【流响出疏桐是什么诗】“流响出疏桐”出自唐代诗人虞世南的《蝉》。这首诗是唐代咏物诗中的经典之作,通过描写蝉的鸣声和栖息环境,表达了诗人高洁、清雅的志趣与人格追求。
一、
《蝉》是唐代诗人虞世南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,全诗如下:
> 垂緌饮清露,
> 流响出疏桐。
> 居高声自远,
> 非是藉秋风。
诗中以蝉为题材,借蝉的习性表达诗人对自身品格的期许。前两句写蝉的外形与鸣声,后两句则借蝉的高鸣,表达一种不靠外力、自然传声的高洁志向。整首诗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是唐代咏物诗中的代表作之一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诗名 | 《蝉》 |
作者 | 虞世南(唐代) |
体裁 | 五言绝句 |
出处 | 《全唐诗》 |
诗句原文 | 垂緌饮清露,流响出疏桐。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。 |
诗的主题 | 咏物抒怀,表达高洁志向 |
艺术特色 | 语言简练,意象清新,托物言志 |
后世评价 | 被认为是唐代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|
三、延伸理解
“流响出疏桐”一句中,“流响”指蝉鸣声悠扬传出,“疏桐”则是指高大的梧桐树。古人常以“桐”象征高洁,如“凤凰非梧桐不栖”。因此,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蝉的鸣叫从高处传出,也暗含了诗人对自身品格的期许——即使身处高位,也要保持清正廉洁、声名远播。
四、结语
“流响出疏桐”出自虞世南的《蝉》,是一首借物抒情的佳作。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,更寄托了其高洁的志向与人格追求。此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,至今仍被广泛传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