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蟾宫折桂典故】“蟾宫折桂”是中国古代一个寓意极高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科举考试高中状元,或在学业、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。这个典故源自神话传说,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祝愿。
一、典故来源
“蟾宫折桂”最早见于《晋书·郄诜传》:“武帝问诜曰:‘卿自以为何如?’诜对曰:‘臣举贤良对策,为天下第一,犹桂林之一枝,昆山之片玉。’”后人将“桂林”引申为月宫中的桂树,因此“蟾宫折桂”便成为科举及第的象征。
据传说,月亮中有广寒宫,宫中有一株巨大的桂花树,香气四溢。而蟾蜍(即月宫中的神兽)则居住其中。古人认为,只有品德高尚、才华出众的人,才能进入月宫,摘得桂枝,象征着功成名就、荣耀加身。
二、典故含义
项目 | 内容 |
典故出处 | 《晋书·郄诜传》 |
意义 | 象征科举高中、学业有成、功成名就 |
文化象征 | 高洁、才学、荣耀、成功 |
延伸用法 | 常用于祝福学子考试顺利、事业成功 |
三、历史演变
“蟾宫折桂”最初是科举制度下的说法,随着时代发展,其含义也逐渐扩展,不再仅限于考试成功,也可用于形容在学术、艺术、体育等领域的卓越成就。
在现代,“蟾宫折桂”常被用于鼓励学生努力学习,也常出现在婚礼、升学、庆典等场合,表达对未来的美好祝愿。
四、相关诗句与文学作品
- 唐代诗人张九龄:“仙人抚我顶,结发受长生。仰望浮云驰,坐视白日倾。……愿君早旋返,及此清秋时。”——虽未直接提到“蟾宫折桂”,但意境相近。
- 宋代苏轼: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——借月抒怀,暗含对美好人生的向往。
- 清代小说《红楼梦》中也有“蟾宫折桂”的描写,象征人物命运的转折与成功。
五、总结
“蟾宫折桂”不仅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,更承载了中华民族对知识、才华与成功的尊崇。它提醒人们,唯有勤奋努力、德才兼备,方能如古人所言“折桂登高”,实现人生理想。
总结要点 | 内容 |
典故来源 | 神话传说与《晋书》记载 |
含义 | 成功、荣耀、才学、德行 |
应用场景 | 学业、考试、事业、庆典 |
文化意义 | 中华传统文化中对成功的美好寄托 |
通过了解“蟾宫折桂”的典故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情怀,也能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。愿每一位奋斗者都能如蟾宫折桂般,收获属于自己的辉煌与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