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核舟记古今异义】《核舟记》是明代文学家魏学洢所写的一篇散文,文章生动地描述了一件微雕艺术品——“核舟”,并通过对核舟上人物、景物的细致刻画,展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。在阅读这篇文章时,我们不仅需要理解其内容,还应关注其中一些词语的古今意义差异,即所谓的“古今异义”。
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词汇的变化,以下是对《核舟记》中常见古今异义词的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。
一、古今异义词总结
| 古词 | 古义 | 今义 | 举例 |
| 舟 | 小船 | 泛指各种船只 | “舟”在文中指雕刻在桃核上的小船 |
| 罔不 | 没有不 | 没有 | “罔不因势象形”意为“没有不根据形状来雕刻” |
| 因 | 依照 | 因为 | “因势象形”中的“因”是“依照”的意思 |
| 象 | 像、模仿 | 象征 | “象形”指模仿事物的形状 |
| 诎 | 弯曲 | 通“屈”,弯曲 | “诎右臂”意为“弯曲右臂” |
| 楫 | 船桨 | 无现代对应词 | “楫”是船桨,文中用来形容船的结构 |
| 之 | 的 | 无具体意义,助词 | “石青糁之”中的“之”指代前面的物体 |
| 糁 | 散布 | 无现代常用义 | “石青糁之”意为用石青点缀 |
| 壬戌 | 年号 | 无现代对应词 | 表示时间,如“壬戌年秋日” |
| 既望 | 农历十六 | 农历十五 | “既望”指农历十六,而“望”指十五 |
| 举 | 全 | 举起 | “举世”指“全世界”,而非“举起” |
| 与 | 和、同 | 介词,和 | “与山民语”中的“与”是“和”的意思 |
| 有 | 通“又”,表示更进一步 | 存在 | “有余”意为“还有余地” |
二、总结
《核舟记》作为一篇文言文作品,其中包含了许多具有古今异义的词语。这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或意义发生了变化,因此在阅读和理解时需要特别注意。通过分析这些古今异义词,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,还能加深对古汉语语言特点的认识。
了解古今异义词有助于我们在学习文言文时避免误解,提高阅读能力。同时,这也是中文学习者提升语言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。
结语:
《核舟记》不仅是一篇描写工艺品的文章,更是一面反映古代文化与语言特色的镜子。通过对其中古今异义词的研究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语言的精妙,也能体会到语言演变的魅力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