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商山早行》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,全诗通过描绘清晨出行时的所见所感,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与思乡之情。这首诗语言简练、意境深远,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。
原诗如下:
商山早行
晨起动征铎,客行悲故乡。
鸡声茅店月,人迹板桥霜。
槲叶落山路,枳花明驿墙。
因思杜陵梦,凫雁满回塘。
一、逐句翻译
1. 晨起动征铎,客行悲故乡。
天刚亮,旅人便起身,马车上的铃铛发出声响,远行的旅人不禁感到对故乡的思念和悲伤。
2. 鸡声茅店月,人迹板桥霜。
鸡鸣声从茅草屋边传来,月亮还未散去;行人踩着板桥上的霜迹,留下深深的脚印。
3. 槲叶落山路,枳花明驿墙。
山路上,槲树的叶子纷纷飘落;驿站的墙上,枳树的白色花朵在晨光中格外明亮。
4. 因思杜陵梦,凫雁满回塘。
于是想起在杜陵(今陕西西安附近)的梦境,那里有成群的野鸭和大雁在水塘中嬉戏。
二、赏析与理解
这首诗以“早行”为线索,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孤独。诗中没有直接表达情感,而是通过景物描写来传达内心的思绪。比如“鸡声茅店月”一句,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清冷的早晨图景,给人以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感受。
“人迹板桥霜”则进一步强化了旅途的寂寞与寒冷。而“槲叶落山路”、“枳花明驿墙”等句,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刻画,表现出诗人对旅途环境的敏锐观察。
最后两句“因思杜陵梦,凫雁满回塘”,则是诗人由眼前之景联想到故乡的温馨与宁静,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,突出了游子思乡的情感。
三、总结
《商山早行》虽篇幅不长,却意境深远,语言凝练,堪称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的佳作。它不仅描绘了清晨行旅的景象,也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。读这首诗,仿佛能感受到那条蜿蜒的山路、那座寂静的驿站,以及那位独自远行的旅人,在晨曦中默默前行的身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