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苦恨春宵短的出处是哪里】“苦恨春宵短”是一句富有诗意的古语,常被用来表达对美好时光短暂的惋惜与无奈。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《长恨歌》。虽然在原诗中并没有直接出现“苦恨春宵短”这句完整的文字,但其意境和情感基调与诗句“春宵苦短日高起,从此君王不早朝”高度契合。
以下是对“苦恨春宵短”出处的详细总结:
一、出处分析
项目 | 内容 |
原文出处 | 白居易《长恨歌》 |
原文句子 | “春宵苦短日高起,从此君王不早朝。” |
含义 | 表达了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宫中沉溺于享乐、不愿早朝的情景,暗含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 |
现代引用 | “苦恨春宵短”为后人根据原意提炼出的概括性表达,常见于文学作品或现代语境中 |
二、背景知识
《长恨歌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,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。全诗语言优美,情感真挚,被誉为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。
诗中“春宵苦短日高起,从此君王不早朝”一句,描绘了唐玄宗沉迷于宫廷生活,与杨贵妃共度良宵,甚至因此荒废朝政。这种“春宵苦短”的感受,后来被人们引申为对美好时光短暂的感叹,形成了“苦恨春宵短”这一广为流传的表达方式。
三、现代使用场景
在现代文学、影视作品或日常交流中,“苦恨春宵短”常被用来形容人们对美好时光匆匆流逝的遗憾之情。例如:
- 在描写爱情故事时,用以表达恋人相聚时间太短;
- 在感叹人生短暂时,借以抒发对青春岁月的怀念;
- 在诗词创作中,作为对古典意境的继承与再创造。
四、结语
“苦恨春宵短”虽非《长恨歌》原文,但其情感内核源自白居易的诗句。它体现了古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,也反映了文学语言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与传承。
通过了解这句话的出处与内涵,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美感,也能更好地体会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