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日上三竿汉语大词典】“日上三竿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太阳已经升得很高,时间已经不早了。在日常生活中,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早晨起床较晚或时间已经很晚的情况。虽然“日上三竿”在现代汉语中较为常见,但其出处和含义却有着丰富的文化背景。
以下是对“日上三竿”这一成语的详细解析,包括其来源、含义、用法及例句等信息。
一、
“日上三竿”出自古代文献,原意是太阳升起后超过三根竹竿的高度,表示时间已过中午。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常用的成语,表示天色已晚或起床较晚。该成语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,具有较强的描写性和形象性。
在使用时,“日上三竿”通常带有轻微的调侃或自嘲意味,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或对作息不规律的无奈。此外,它也可以作为时间推移的象征,用于文学作品或日常对话中。
二、表格形式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日上三竿 |
出处 | 古代文献,具体出处不详,常见于民间俗语与文人笔记中 |
字面意思 | 太阳已经升到三根竹竿高,比喻时间已过中午 |
引申含义 | 表示时间已晚,或起床较晚;也可表示时间流逝快 |
使用场景 | 日常口语、文学作品、新闻报道等 |
情感色彩 | 中性偏调侃或自嘲,有时带有一点无奈 |
语法结构 | 状中结构,作谓语或补语 |
常见搭配 | “日上三竿才起床”、“日上三竿仍未醒” |
近义词 | 早已、太晚、迟了 |
反义词 | 早早、尚早、清晨 |
典型例句 | 他日上三竿才醒来,错过了上班时间。 |
文化背景 | 古代农耕社会对时间的感知方式,体现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语言表达 |
三、结语
“日上三竿”作为一个富有画面感的成语,不仅体现了汉语的生动性,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时间的理解和表达方式。在现代生活中,它依然广泛使用,既可用于调侃,也可用于描述真实的生活状态。了解其来源和用法,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汉语的文化内涵与语言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