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跼蹐不安什么意思】“跼蹐不安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因紧张、害怕或不安而不敢轻易行动的状态。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文学作品,具有较强的书面语色彩,多用于描述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。
一、成语解析
词语 | 拼音 | 含义 | 出处 | 用法 |
跼蹐不安 | jú jí bù ān | 形容因恐惧、紧张而不敢轻举妄动 | 《诗经·小雅·正月》 | 多用于书面语,描述心理状态 |
二、详细解释
“跼蹐”原意是缩步、小步行走,引申为拘束、局促;“不安”则是心神不宁、情绪波动。合起来,“跼蹐不安”用来形容人在某种压力或危险面前,内心充满恐惧,行为上也显得犹豫不决、不敢向前。
这个成语在现代使用较少,更多出现在文学作品、历史文章或正式写作中,用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古雅感。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词语 |
近义词 | 心惊胆战、忐忑不安、惶恐不安 |
反义词 | 镇定自若、从容不迫、泰然自若 |
四、使用场景举例
1. 文学描写:
“他站在高台上,望着远方密布的乌云,心中一阵跼蹐不安。”
—— 此句通过成语描绘人物内心的焦虑与不安。
2. 历史叙述:
“面对敌军压境,守城将士虽奋力抵抗,但内心仍感到跼蹐不安。”
3. 心理描写:
“她知道自己犯了错,走在路上总是跼蹐不安,生怕被人发现。”
五、总结
“跼蹐不安”是一个较为文雅且略显古旧的成语,主要用来表达人在面对压力、危险或不确定情况时的心理状态。虽然在日常口语中不常用,但在书面表达中能够增添语言的丰富性和表现力。了解其含义及使用方式,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典文学和正式文本中的情感表达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其他成语或古文词汇,欢迎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