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异口同声是什么意思】“异口同声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不同的嘴巴说出相同的话”,用来形容许多人同时说出相同的话,表示大家意见一致、看法统一。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集体讨论、会议、投票等场合中人们达成共识的情况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异口同声 |
拼音 | yì kǒu tóng shēng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天下之言,异口同声。” |
含义 | 不同的人说同样的话,表示意见一致。 |
用法 | 多用于描述多人同时表达相同观点的场景。 |
近义词 | 众口一词、异口一辞、异口同音 |
反义词 | 莫衷一是、各执一词、众说纷纭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1. 会议讨论:在一次会议上,所有与会者都对某个方案表示赞同,可以说“大家异口同声地支持这个方案”。
2. 投票表决:在一次投票中,所有成员都投了同一票,可以用“异口同声”来形容这种一致的结果。
3. 课堂提问:老师问问题,学生几乎同时回答,老师可以说“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给出了答案”。
三、常见误用提醒
虽然“异口同声”强调的是“说法一致”,但有时会被误用于描述“声音整齐”或“动作一致”的情况,比如“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口号”。其实,“异口同声”更侧重于“语言内容的一致性”,而非“声音的整齐”。
四、总结
“异口同声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适用于描述多人在语言上达成一致的情形。它不仅体现了语言上的统一,也反映了思想上的共鸣。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,可以让表达更加准确、生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