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精选问答 >

薨逝汉语大词典

2025-11-26 07:01:25

问题描述:

薨逝汉语大词典,这个怎么解决啊?求快回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1-26 07:01:25

薨逝汉语大词典】“薨逝”一词,常见于古代文献中,尤其是涉及帝王、贵族或高级官员去世时的用语。在现代汉语中,“薨逝”已较少使用,但在一些正式场合或历史类文本中仍具有一定的意义和规范性。

一、词语解析

“薨”原意为古代诸侯或大夫的死亡,后逐渐演变为对高级官员或皇室成员去世的尊称。“逝”则表示“去世”、“死亡”。因此,“薨逝”合起来即指某人因病或其他原因而去世,尤其多用于地位较高的人群。

在《汉语大词典》中,“薨”字被列为古代丧葬制度中的一个重要术语,常与“崩”(天子)、“卒”(士)等词并列使用,以区分不同身份者的死亡方式和礼仪规格。

二、词语使用情况总结

项目 内容
词性 动词/名词
含义 指古代高级人物(如王侯、大臣)的去世
出处 《左传》、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等古籍
使用范围 多见于古代文献、历史文章、文学作品
现代使用 较少,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
相关词汇 崩、卒、殁、死、故

三、词语演变与文化背景

“薨”最初是专指诸侯之死,后来扩展到高官乃至皇帝的死亡,但通常不用于普通百姓。随着时代变迁,这一词汇逐渐淡化,现代汉语中更常用“去世”、“逝世”等词。

在传统文化中,不同的死亡称谓反映了社会等级制度和礼制规范。例如:

- 崩:用于天子去世;

- 薨:用于诸侯或重臣;

- 卒:用于士人或平民;

- 死:泛指一般人的死亡。

这种分类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生命价值和身份地位的重视。

四、结语

“薨逝”作为古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表达,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,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与礼仪制度。尽管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,但在研究历史、阅读古籍或进行文学创作时,了解这一词语的含义与用法仍具有重要意义。

通过查阅《汉语大词典》,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“薨逝”的本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方式,有助于提升语言理解力与文化素养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