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不胜负荷是什么意思】“不胜负荷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一个人或事物在面对过重的负担、压力或任务时,无法承受或应对的情况。这个成语强调的是“超载”和“无力承担”的状态。
一、含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不胜负荷 |
拼音 | bù shèng fú hè |
释义 | 指因负担过重而无法承受,形容压力或任务过于繁重,超出承受能力。 |
近义词 | 力不从心、不堪重负、力不能支 |
反义词 | 轻松自如、得心应手、游刃有余 |
使用场景 | 常用于描述身体、心理、工作、责任等方面的过度负担。 |
二、使用示例
1. 身体方面:
- 他连续加班一周,身体已经不胜负荷,不得不请假休息。
2. 心理方面:
- 面对家庭与工作的双重压力,她感到心力交瘁,不胜负荷。
3. 工作方面:
- 公司业务迅速扩张,现有的团队已经不胜负荷,急需招聘新员工。
三、常见误用提醒
- 误用一:将“不胜负荷”与“不堪重负”混淆使用,虽然两者意思相近,但“不胜负荷”更强调“承受不了”,而“不堪重负”则更偏向“难以承受沉重的压力”。
- 误用二:误用于描述情绪低落或心情不好,而非实际的负担或压力。
四、总结
“不胜负荷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用来表达在面对过多任务、压力或责任时,个体或组织无法继续维持正常运作的状态。它常用于正式或半正式的场合,如新闻报道、工作总结、个人反思等,具有较强的表达力和感染力。
在日常交流中,若想表达类似的意思,也可以使用“太累了”、“实在撑不住了”等口语化表达,但成语的使用能让语言更具文学性和专业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