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口蜜腹剑由什么典故而来】“口蜜腹剑”是一个常用的成语,用来形容一个人嘴上说得好听,内心却藏着狠毒的念头。这个成语背后有着一段历史典故,源于唐朝的一位权臣——李林甫。
一、成语来源总结
“口蜜腹剑”出自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,讲述的是唐朝奸相李林甫的故事。他表面上对人和颜悦色,言语动听,但内心却阴险狠毒,暗中排挤异己,甚至陷害忠良。因此,“口蜜腹剑”被用来形容那些虚伪、表面一套、背后一套的人。
二、典故内容简述
李林甫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,他擅长阿谀奉承,深得皇帝信任。他为人圆滑,善于交际,对下属和同僚都表现得非常客气,常常笑脸相迎,言语温柔。然而,他对政敌却毫不手软,经常在背后使手段,排挤、打压甚至陷害他们。
有一次,有人向唐玄宗进谏,说李林甫心术不正,有篡权之嫌。唐玄宗却不以为然,认为李林甫是个忠诚的臣子。直到后来,李林甫的所作所为逐渐暴露,才引起朝野震动。
三、成语释义与用法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口蜜腹剑 |
拼音 | kǒu mì fù jiàn |
出处 | 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 |
含义 | 嘴上甜言蜜语,心里却藏着刀子,形容虚伪、阴险的人 |
用法 | 多用于批评或讽刺那些表面友善、实则狠毒的人 |
近义词 | 虚情假意、阳奉阴违 |
反义词 | 表里如一、光明磊落 |
四、延伸思考
“口蜜腹剑”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批判,也反映了古代官场中的复杂关系。李林甫之所以能长期掌权,正是因为他善于伪装自己,利用皇帝的信任来达到自己的目的。这也提醒我们,在现实生活中,要警惕那些“笑面虎”,不要被表面的善意所迷惑。
五、结语
“口蜜腹剑”源自唐朝李林甫的为人,是一个极具警示意义的成语。它告诉我们:真正的善良和真诚,应该表里如一,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的甜言蜜语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