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什么叫裁定什么叫判决】在法律实践中,“裁定”和“判决”是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常用的两种法律文书,它们虽然都具有法律效力,但在适用范围、法律性质和程序上存在明显区别。下面将对“裁定”和“判决”的定义、特点及区别进行简要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加以对比。
一、
1. 判决
判决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后,对案件的实体问题作出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决定。它通常适用于民事、刑事和行政案件中的核心争议点,如是否构成犯罪、是否应当赔偿等。判决一经生效,即具有强制执行力,当事人必须履行。
2. 裁定
裁定是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,针对程序性问题或某些特定事项作出的决定。例如,是否受理案件、是否延期审理、是否中止诉讼等。裁定主要解决的是诉讼过程中的程序性问题,不涉及案件的实体处理。
3. 区别总结
- 性质不同:判决是实体性处理,裁定是程序性处理。
- 内容不同:判决解决案件的实质问题,裁定解决诉讼过程中的程序问题。
- 适用范围不同:判决适用于案件的最终处理,裁定适用于诉讼中的临时性或辅助性问题。
- 法律效力不同:判决一般具有终局性,裁定可能具有可以上诉或复议的特性。
二、表格对比
项目 | 判决 | 裁定 |
定义 | 对案件实体问题作出的决定 | 对诉讼程序或特定事项作出的决定 |
性质 | 实体性处理 | 程序性处理 |
内容 | 涉及案件的最终结果(如是否违法) | 涉及诉讼程序中的临时性问题 |
适用范围 | 民事、刑事、行政案件 | 诉讼过程中的程序性问题 |
法律效力 | 通常具有终局性 | 可能有可上诉或复议的可能 |
是否可以上诉 | 一般可以提起上诉 | 部分裁定可以提起上诉或复议 |
三、结语
“裁定”与“判决”虽然都是法院的重要法律文书,但它们在法律地位、适用范围和作用上各有侧重。理解两者的区别,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司法程序,提高法律实践中的判断能力。在实际操作中,应根据具体案件情况选择适当的法律文书形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