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国破山河在出自哪个历史背景】“国破山河在”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《春望》。全诗为:
> 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
> 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
> 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
> 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
这首诗创作于安史之乱期间,反映了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,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。
“国破山河在”出自杜甫的《春望》,该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,描绘了战乱后长安城的荒凉景象,以及诗人内心的忧国忧民之情。诗句中的“国破”指的是国家遭受战乱破坏,“山河在”则象征着自然景观依旧存在,但国家已面目全非。整句诗语言凝练,情感深沉,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。
表格:关于“国破山河在”的背景信息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杜甫《春望》 |
作者 | 杜甫(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) |
创作背景 | 安史之乱期间(公元755年—763年) |
诗体 | 五言律诗 |
主题 | 战乱对国家的破坏、人民的苦难、诗人的忧国情怀 |
关键词 | 国破、山河、城春、草木深 |
情感基调 | 悲凉、沉郁、忧愤 |
历史意义 | 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点,体现了杜甫“诗史”的特点 |
通过了解“国破山河在”的出处与背景,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杜甫诗歌的艺术价值,也能从中感受到那个动荡时代中一位文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