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除斥期间里的除斥 rdquo 是什么意思?】2、原文“除斥期间里的‘除斥’是什么意思?”
一、
在法律术语中,“除斥期间”是一个常见但容易混淆的概念。其中,“除斥”二字是关键,理解其含义有助于准确把握“除斥期间”的法律意义。
“除斥”一词来源于汉语中的“排除、消除”,在法律语境中,通常表示某种权利或行为的效力被依法排除或终止。因此,“除斥期间”指的是法律规定的某一权利必须在特定时间内行使,逾期则该权利自动失效,不再受法律保护。
简而言之,“除斥”意味着“排除”或“消除”,而“期间”则是指一个时间范围。合起来,“除斥期间”就是指法律对某些权利设定的行使期限,超过这个期限,权利即被“排除”或“消灭”。
二、表格说明
术语 | 含义 | 法律作用 | 示例 |
除斥 | 排除、消除 | 表示权利或行为的效力被依法排除 | 如:除斥权、除斥期间 |
期间 | 时间段 | 法律规定的时间范围 | 如:30天、6个月、1年等 |
除斥期间 | 法律规定权利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行使,逾期则权利丧失 | 限制权利行使期限,维护法律关系稳定 | 如:撤销权、解除权等 |
三、补充说明
“除斥期间”与“诉讼时效”不同。前者是针对权利本身的存续时间,一旦超过,权利直接消灭;后者是针对请求权的保护期限,超过后当事人仍可主张权利,但法院可能不予支持。
例如:
- 除斥期间: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期限为知道或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1年内。
- 诉讼时效:债权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一般为3年,到期后债权人仍可起诉,但债务人可以抗辩。
四、结语
“除斥期间”中的“除斥”意为“排除”或“消除”,指的是法律对某些权利设定的行使期限。了解这一概念,有助于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,避免因错过期限而失去法律保护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法律术语或案例分析,欢迎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