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什么叫做陌生化的手法】“陌生化”是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,最早由俄国形式主义学者维克托·什克洛夫斯基提出。他主张通过艺术手段让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,从而打破人们对日常事物的惯性认知,增强对事物的新鲜感和感知力。这一手法在文学、电影、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中广泛应用。
一、
“陌生化”是一种通过改变表达方式或视角,使原本熟悉的事物显得新颖、不寻常的艺术手法。其核心在于“重新发现”,即通过对常规事物的重新呈现,激发观众或读者的感知兴趣,避免审美疲劳。
这种手法常用于文学创作中,例如使用非常规的叙事结构、语言风格、象征手法等,使读者从新的角度理解作品。在影视作品中,导演也常通过镜头语言、剪辑方式等实现陌生化效果。
二、表格:陌生化手法的核心要素与应用示例
| 要素 | 定义 | 应用示例 | 
| 表达方式 | 使用非传统的语言、句式或修辞手法,打破常规表达习惯。 | 如卡夫卡《变形记》中用荒诞的方式描写主人公变成甲虫,使日常生活变得陌生。 | 
| 叙事视角 | 改变叙述者的角度,如使用第一人称、第三人称或不可靠叙述者。 | 毛姆的小说《月亮与六便士》以旁观者视角讲述主角的故事,增强距离感。 | 
| 视觉表现 | 在影视作品中通过镜头语言、色彩、构图等方式制造陌生感。 | 电影《银翼杀手2049》用冷色调和复杂的构图营造未来世界的疏离感。 | 
| 象征与隐喻 | 用象征性意象代替直接描述,引发联想与思考。 | 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常用迷宫、图书馆等意象,暗示人类知识的无限与困惑。 | 
| 时间与空间重构 | 打破线性时间或现实空间,构建非线性的叙事结构。 | 马尔克斯《百年孤独》采用循环时间结构,使故事充满神秘感和陌生感。 | 
| 语言风格 | 使用生僻词汇、重复、倒装等语言技巧,造成阅读上的“障碍”。 | 福克纳的《喧哗与骚动》采用意识流写法,语言破碎但富有诗意。 | 
三、结语
“陌生化”不是为了晦涩难懂,而是为了唤醒人们对世界的新鲜感受。它是一种艺术手段,也是一种思维方式。在文学、艺术乃至日常生活中,适当运用陌生化手法,能够帮助我们跳出固有思维,看到更广阔的世界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